关注:北京收紧交通政策,外地号牌无便宜可沾

  对于很多车主,特别是持有外省市号牌的北京车主来说,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京沈高速五环的白鹿检查站将迁移至西集站,所有原来白鹿检查站承担的检查办证的功能,也都一并调整到西集检查站。清明小长假刚刚结束,北京市交通委、交管局、环保局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上个月底发布的《关于对部分机动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通告》进行了解读。通告中明确指出,对于外省区市核发的号牌(包含临时号牌)的机动车,需要办理进京通行证。同时,取消原有的长期进京证,通行证的有效期改为7天。未办理进京通行证的外埠机动车进入六环路(不含六环路以内)道路行驶的,将按违反禁令的规定罚款100元,记3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做出这样的调整,特别是这一次取消长期进京通行证,更多的是为了限制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从合法性的角度来讲,所有的交通管制措施都应该是临时性的。《环保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在重度污染地区可以适当采取管制措施。从本质上来看,这种长期的停车证是不符合管制措施的基本要素。过去发放的长期进京证,实际上是把措施异化了。
  那么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取消长期进京通行证对于短期正常来京的外地车辆影响并不大,因为过去同样要办这样的证件,差别只在于办理的地点从五环迁到了六环。真正造成影响的是,长期居住在北京而驾驶外地号牌机动车的车主。我们也看到,北京限行政策后,出现了各路高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政策的漏洞,以至于各地车牌都陆续涌现在必经的街头。这一次的调整也可以说是无奈的“堵漏洞”。正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的,北京市民购买并在京使用外地牌照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从2010年底实施的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的效果。或许有的人会说,这样每间隔一周就要去办理一次进京证,其实是变相的加剧了车辆通行、增加了污染。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任何政策的实施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如果影响的群体是小众,而受益群体是大众,那么就具有合理性。从长期来看,政策评估的角度,这样的做法还是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益处。
  放眼世界,限制车辆数量和通行的措施也是很多国家和城市普遍采用的。在城市空间极其有限的新加坡,个人购买新车前,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然后购买一张有效期为十年的拥车证。十年期满后,驾驶者无论是继续用车还是订购新车,都必须支付另外一笔费用。所以,新加坡有高价拍卖拥车证的惯例。而意大利罗马市中心和古城地带,平时只允许公务车、公交车辆通行,普通牌照汽车如果想自行进入,需要办理市中心特殊通行证。否则,将要面临高额罚款。前一阵,法国巴黎为提高空气质量也曾经实行短暂的现行措施。
  可见,国际上的大都市或早或晚都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当然,解决的手段肯定不是简单的限制,而需要各种配套政策的共同发力。如今加大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设立轨道交通T+2的换乘枢纽,都是减少排放、缓解拥堵的新尝试。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未来区域交通的捷运换乘也会提高一个水平。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过去京津之间的往返,开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随着城际列车的开通,从舒适性、经济性和时间成本要远远由于自驾。未来三地联动,加大这样的设施投入,也会提升出行效率,避免能源的浪费。
  当然,限行绝不是目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环保。这次办理进京证的有关规定中就明确要求,除了提交驾驶人身份证明、有效机动车行驶证等相关证件外,还增加了经北京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车辆符合环保要求的凭证。不仅是对外埠车辆提高了门槛,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北京在册登记的黄标车有11万辆,这些车辆造成的污染远远大于绿标车,为此,通告规定,黄标车除在六环路(含六环路以内)道路禁止行驶,同时,增加远郊区县城关镇主要道路。除了增加限行范围外,还将增加检测力度和频次。从过去的一年两检,变成一年四检。从明年1月1日期,外省区市的黄标车禁止在北京的行政道路上行驶。
  解决交通需求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交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所有人的需求都能够满足是不现实的,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快捷通行。新措施的实行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在现阶段,不仅是保护环境,更要体现限行、限排的整体措施下的公平性。而更多的潜力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多的还需要从我们自身进行发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