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6 17:37 星期二 晴
把GDP和中国的毒奶粉用等号连接似乎有点勉强,有点对经济常识的无知。毒奶粉害惨了人,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难道GDP也会害人吗?
先说说毒奶粉,在鲜奶收购时,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是蛋白质含量。根据蛋白质含量的不同,鲜奶分为不同等级,相应的收购价也不同。而国家的质检标准及方法制定时,是根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氮元素来制定检测标准的,只检测氮的含量。理论上,检出氮的含量就知道蛋白质的含量,但实际中,不达标的鲜奶加入尿素后就合格。甚至成为优质奶。直到后来有些人给鲜奶里加三聚氰胺,淀粉等 使鲜奶中的氮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成为“优质鲜奶”。理论上正确的检测标准,结果却导致出现了大批的毒奶粉,其危害大家有目共睹。
观点: 1 检测方法是针对正常鲜奶订的,并不代表氮含量高,奶就越优质。
2 制造毒奶粉的人抛弃了人类生产奶粉的目的,为追求巨额利润,不择手段的 去使奶“符合”国家标准。以至于毒奶粉的出现。
再来说GDP: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GDP是西方经济学家在完全市场经济状态下、用来衡量经济规模的一项指标,GDP不能完全反映国家的经济情况,它是众多经济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GDP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质量(生产技术,科技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效率,在西方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中,投资是在追求利润的前提下,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GDP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质量。肯定的讲GDP没错,但是,一旦人为的去制造GDP,就好像往奶里(正常经济)加三聚氰胺(不当投资),以追求GDP为目标去投资的最终产品就是经济的“毒奶粉”。比如说,为了GDP去投资高速铁路或公路,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必要修路时,由于资金困难只能几年后修,今天提前修了,无可厚非,因为这个投资在正常的时限内是可以收回的,就是说这个投资产品将来是可以取得社会效益的。如果经济没有达到修建的必要,为了GDP你修了,将来这些路不能产生效益,还要你年年投入大量的维护及运行费用,那么这不就是“毒奶粉”吗?经济危机后经济的恢复过程是经济按市场法则重新布局调整、重新洗牌的过程,是技术科技飞跃的过程,也是不合理的社会分配及保障体系重新调整的过程,违背市场法则的大量投资,结果就是生产大量的经济“毒奶粉”,危在当代贻害千秋。
比如说消费吧,为了追求GDP违背市场原则,实行政府补贴性消费,产生虚假繁荣,造成企业不思技术进步,产品低端化,企业又形成了新的积压,这不又制造出了“毒奶粉”,同时这一做法也是违背了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目前是产能过剩)。为了追求GDP,行政、事业性经费增加,车辆的数量和质量都增加了,特别是目前干部三年一小动、五年一大动,你看见哪个领导上任一年内不换新车的。政府采购量急剧增大,汽车产业、烟酒、酒店等产业繁荣了,GDP增加了,而这些纳税人的血汗钱换成GDP值得吗?推动了社会进步吗?这样的行政性消费不就是人民的“毒奶粉”吗?
再说出口,出口的出发点应该是我们需要别人的东西,我们必须进行劳动交换,如果为了GDP实行本币贬值、减税,盲目的扩大出口,一方面造成本国资源性物质被廉价卖出,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损失,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盲目出口汇集了我们的能力不能驾驭的大量外汇,不正常的外汇贮备的实质就是我们所持外币发行国成了我们的打工老板,我们的国家成了讨不到工钱的农民工,盲目出口又何尝不是“毒奶粉”呢?
为了GDP,一元钱的药品换个名字.改一下包装卖20元。一年盖楼房,5年再拆除。一棵树从农民手里1500元买来,栽到城市的绿化带政府支出12000元。那么,如果我们的农民把大米一粒一粒地像药品一样精包装,1斤可以卖到1000元以上,GDP会翻几番呢?这样的GDP有意义吗?不就是害人民的”毒奶粉”吗。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现实的和长远的生存状况,这是发展经济的“宪法”,任何经济理论和发展经济的决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宪法”,最终都会产生“毒奶粉”,给人类造成重大的伤害,种下社会的毒种子。
孟子曰:“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了行仁义,而去行仁义。)